跳到主要內容

新聞期別 :

關鍵字搜尋 :

【社論】有種舞風叫「女舞」?街舞的性別框架與標籤
體育
第1758期
【社論】有種舞風叫「女舞」?街舞的性別框架與標籤
2021-12-02
街舞(Street Dance)自1980年代在美國街頭興起,向來被視為是突破傳統舞蹈文化的指標。近年街舞從另類走向主流,甚至從街頭登上最高運動殿堂,成為巴黎奧運增設的項目,但強調破除傳統的街舞,卻隱含著性別的框架與限制。 街舞的種類相當多元,除了巴黎奧運將增設的項目霹靂舞(Breaking),其他舞風還可以粗略地以音樂風格分成Hip-Hop、Locking、Popping、Jazz、Dancehall、Waacking等。 許多街舞愛好者會認為,強調瞬間力量的舞蹈像Breaking、Locking、Popping是讓男性跳的,而Jazz、Dancehall(註)等強調女性特質的舞風,則是屬於女性的風格,在街舞圈中有這一個名詞——女舞(Girl Style)。 註:Dancehall中又分Female、King、Queen等風格,本文提到的Dancehall以Female及Queen為主。 Dancehall源自牙買加,舞者會對應雷鬼音樂擺動身體,在舞步中強調胸部及腰臀的運用,是相當具女性性感的舞風;而像Jazz舞者則常運用肢體的柔軟度及延伸舞動,也非常強調身體線條;Waacking起源於美國的男同性戀酒吧中,也同樣是被視為陰柔大於陽剛的舞風。 當然不只這三種會被稱為女舞,任何帶女性氣質的舞風都有可能被稱作女舞。 無論在學校熱舞社裡,還是外頭街舞教室中,被稱作「女舞」的舞風課堂中,學生滿滿都是女生和零星幾個男生,而「女舞」以外的課堂裡,除了Hip-Hop舞風男女人數稍微平衡,其他舞風的男女比則是相反。街舞環境中存在著一道很難言喻的性別分隔線。 「女舞」是個相當抽象的集合名詞,它不單指一個舞風,卻形塑出一種性別框架,從名稱上就限定性別特質,也為舞者們貼上標籤,暗示這些舞風只能由女性來跳,或女性就該跳這些帶陰柔氣質的舞風。 就算去問跳舞多年的舞者女舞是什麼,可能也只會得到「呃⋯⋯女生跳的舞嗎?」這類的回答,但什麼又是女生跳的舞呢?是必須強調身體線條、還是只要性感就是女生的舞呢?這些問題都很難有個正確的回答,而無法回答的同時,你也有可能把自己關在「只能跳女舞」的框架中。 比起生理男性,生理女性的肌肉爆發力往往受限於先天差異,而更難做出具瞬間力量的動作,但相對於此,女性有更柔韌的肌肉,能夠做更多的延伸,也擁有更大的彈性。因此,在男舞者更多的舞風中,女舞者反而能利用這樣的不同,創作出新的風格。 在全台大學生街舞賽事「College High」中,大多團體賽都是以舞風區分進行(Hip-Hop、Locking、Popping、Waacking),僅Female Freestyle組被獨立出來,限制生理女性參賽,且不受舞風限制。2020年,國立政治大學便以混合舞風的排舞出賽,編排中有強調臀部的動作,也有好幾個像Scoobot、Stop and Go等屬於Locking的舞步,即使舞者皆是女性,也不代表只能跳大家認為的「女舞」,女性在保有柔軟性感的同時,也能跳出充滿力量的表演。 國立政治大學以混合舞風的排舞出賽「College High vol.16」Team Battle Female Freestyle組,即使舞者皆是女性,也不代表只能跳大家認為的「女舞」。 圖/Team SKIP提供 每個在舞動的靈魂都是自由的,不該受任何性別印象的侷限,女性舞者也不應限制於柔弱嬌媚的框架下,而具女性特質的舞風也不能表面地以「女舞」概括,自然也沒有什麼舞風該由男性或是女性跳。 街舞中的性別觀念無意卻長久地綁住熱愛跳舞的人們,舞蹈是展現自我的藝術,每個身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敘事方式,只要跳得開心,無論是性別還是舞風,甚至是舞風及舞風之間,它們的界線都不是那麼絕對。 回到街舞發展初期,那份無拘無束、打破傳統的初衷,其實,舞者身上可以不用有太多標籤。
北市大展默契 奪Freestyle首冠
體育
第1684期
北市大展默契 奪Freestyle首冠
2018-10-17
【記者葉伸怡台北報導】「College High vol.14全國制霸 大學街舞高峰會」13日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花漾展演空間展開系列賽事,今年將2012年開始舉辦的「女子2 on 2」改制為「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」。台北市立大學從14支隊伍中,一路撕殺到冠軍戰,和世新大學正面對決。一開賽,北市大首棒就接連淘汰世新前兩棒,最終以一人之勝奪下冠軍。 「College High vol.14全國制霸 大學街舞高峰會」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冠軍,台北市立大學「U太美」隊賽後與冠軍旗幟合影。 圖/葉伸怡攝中華民國街舞運動推廣協會秘書長,同時也是比賽創辦人的田俊拓表示,參賽者技巧年年提升,比賽精采度提高,更改賽制的主因是希望選手能團結練舞,大家一起練習,相互切磋舞技,進步幅度會較高。但他也提到,從兩人變成多人,除更加考驗團隊默契,如何安排練習時間,也是選手需面對的課題。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賽事分為兩階段,第一階段為排舞賽,各隊不限上場人數。第二階段為團體過關賽,各隊派五位選手,每回合雙方各派一人獨舞對戰,經評審判定後,輸家換人。若隊上五位選手都被淘汰,另一方即取得勝利。 台北市立大學「U太美」隊,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第一階段以活潑的排舞晉級至8強。 圖/葉伸怡攝「太爽啦!」拿下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賽冠軍的北市大「U太美」隊賽後興奮大喊,並在舞台上隨性跳起慶祝舞步。「放開跳,跳就對了」北市大學生蔣芷芸表示,前陣子自己陷入低潮,但比賽時的狀況非常好,在四強時接連淘汰對方三棒,帶起團隊氣勢。她認為團隊致勝的原因是,團員們平時就常聚在一起練舞,互相熟知彼此運用身體的方式,培養出一定程度的默契,在Battle對戰時,才能適時派出熟悉該舞風的隊員應戰。 台北市立大學「U太美」隊(左一)與世新大學「世新Baby Going Down」隊(右),在Battle冠軍戰雙方精湛的舞步互不相讓。 圖/葉伸怡攝蔣芷芸認為,改制後,排舞考驗團隊默契,車輪戰則增加比賽的精采度。她提到,比賽後段為賽事高潮,主辦方可思考要如何留住離開的觀眾。連續參加四屆女子2 on 2比賽的世新學生林怡萱,對改制也抱持正面想法,「這樣的嘗試是一種新體驗,提供選手不同的機會。」但她提及,改制後團隊人數增加,雖可增進選手情誼,但團隊內練習時間難以配合,又因Freestyle涵蓋舞蹈元素多,編舞時,為顧及大家的意見,需花費不少時間。
置頂